耐磨多级泵在做动平衡的时候,是应该整个转子部件一起做,叶轮更换了,平衡点也变了,需要重新找正,如果是普通的单级泵,那就不需要了,因为其残余不平衡量对泵的影响不大,如果是高速泵,或者是多级泵,那就需要重新做动平衡了,对于高速泵小编不大了解,估计也应该要。对于多级泵,要把转子部件小装,做了动平衡后,标记各个零件所处位置,再将整泵总体装配,这样才能达到动平衡的效果。
水泵转子做动平衡的条件:转速高的泵要做动平衡检测,转速低的一般泵只做静平衡就可以了。
凡刚性转子如果不能满足做静平衡的盘状转子的条件,则需要进行两个平面来平衡,即动平衡。只做静平衡的转子条件如下(平衡静度G0.4级为最高精度,一般情况下泵叶轮的动平衡静度选择G6.3级或G2.5):
1、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只要D/b6时,应做动平衡。
2、对多级泵和组合转子(3级或3级以上),不论工作转速多少,应做组合转子的动平衡。
3、一般的单级离心泵不用做。
4、大型的单级泵(3000m3循环水泵)需要做。
5、多级泵最好做一下。
6、高速泵最好做一下。
7、正规泵制造厂叶轮出厂已做静平衡。
通常单级泵换了叶轮不用重新做动平衡试验,但应保证更换的叶轮零件在做过了动平衡试验(若动平衡试验后用户又切割了叶轮直径,需重新补做动平衡试验),对于多级离心泵,更换了叶轮,即使叶轮已做了动平衡试验,更换时,将叶轮安装在泵轴上,整个转子还需重新进行动平衡试验,并记住每个零件的位置,然后拆下按动平衡试验叶轮所在的位置重新装泵。
耐磨多级泵几种电机启动方式的优缺点:减压启动,软启动,变频启动的优缺点对比减压启动,常见的是星-三角启动,缺点是启动力矩小,仅适用于无载或轻载启动。优点是,价格便宜。软启动,可以设置启动时间和启动初始力矩对设备实现软启动与软停止,并能限制启动电流,价格适中。变频启动,能根据设定时间平滑启动,并让设备运行在设定频率,价格较高。3软启动,变频器,减压启动性能原理对比1、软启动器是晶闸管交流调压技术与功率因数控制技术的结合,是通过晶闸管调压实现电机软启动、软停车,不具备调速功能.2、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机控制(调速)装置。通过变频控制电机运行(电压也随频率变化,如v/f恒定),是真正的高效调速方式,效率很高。变频器能够实现真正的软启动、软停止和高效调速。3、减压启动一般常见的方式是自耦减压启动和Y-Δ启动两种,自耦减压启动它的最大优点是启动转矩较大,当其绕组抽头在80%处时,启动转矩可达直接启动时的64%。并且可以通过抽头调节启动转矩。至今仍被广泛应用。Y-Δ适用于无载或者轻载启动的场合。并且同任何别的减压启动器相比较,其结构最简单,价格也最便宜。除此之外,星三角启动方式还有一个优点,即当负载较轻时,可以让电动机在星形接法下运行。此时,额定转矩与负载可以匹配,这样能使电动机的效率有所提高,并因之节约了电力消耗。4软启动,变频器,减压启动综合分析1、价格问题自然是变频器最贵,Y-Δ、自耦减压启动相对便宜。对于投入较小的项目,经济性就会成为首选;2、可控问题Y-Δ、自耦减压启动简单,但仅仅只是启动。但在自动化程度高的场合,估计就会使用得较少,甚至软起也少。而通过变频器调控电机,包括转速、电压等就远不是减压启动、软启动所能比拟的。所以变频器在大型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线就是首选了。3、组网通讯变频器本身可以通过自身集成的或扩展的通讯口实现网络监控。软起还能做一些监控,但要实现电机的实时监控,也是减压启动、软启动所不能比拟的。4、维护方面由于Y-Δ、自耦减压启动本身就比较简单,自然维护起来也最简单。我其实很反对使用软起,如果不选择变频器,肯定会直接选择Y-Δ或自耦减压启动。5、变频器能完成实现电机的软起软停,所以在相对负载较大的场合,Y-Δ、自耦减压启动或软启动都比不上变频器。。
什么原因会导致耐磨多级离心泵性能变差?1、在泵前投加药物或水质等原因,使泵壳内严重积垢或腐蚀。泵壳内积垢严重的可以使泵壳壁厚增加2ram左右,而且卧式多级离心泵内壁形成垢瘤,使泵体容积缩小、抽水量减少、并且流道粗糙,水头损失增加,客积效率和水力效率都降低。2、水流的冲刷,卧式多级离心泵流道内壁和叶轮过水面变得粗糙不平,卧式多级离心泵内流道的摩阻系数增大,再加上水在泵内的流速很大,水头损失增加,水力效率降低。
3、叶轮表面的气蚀。由于叶片背水面运行时产生负压,当压力Pk时,产生汽穴和蜂窝表面后,在电化学腐蚀作用下,使泵叶汽蚀。
4、卧式多级离心泵加工工艺造成的铸造缺陷、汽蚀、磨蚀、腐蚀和化学浸蚀等原因造成泵流道内产生空洞或裂缝,水流动时产生旋涡而造成能量损失,水力效率降低。
5、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由于泵使用时间长,机械磨损产生漏失和阻力增大,使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降低。以上原因,使卧式多级离心泵性能变差。运行效率降低2~5%,严重的可以使卧式多级离心泵效率降低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