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油每使用三个月或半年后,应对导热油闪点、粘度、酸值和残炭四项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当其中有两项指标**过规定限值(残炭不大于1.5%、酸值不大于0.5mgKOH/g、闪点变化率不大于20%、粘度变化率不大于15%)时,应考虑添加部分新油或全部换油。
(2)加热系统合理的设计及安装
导热油炉加热系统的设计及安装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热油炉设计规程,以保证加热系统的安全运行。
(3)规范加热系统的日常操作
导热油炉加热系统的日常操作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随时监测加热系统中导热油炉的温度和流速等参数的变化趋势。
在实际使用中,加热炉出口处的平均温度应较导热油炉的较高使用温度至少低20℃。
开式系统的膨胀槽中导热油炉的温度应低于60℃, 较高温度不要**过180℃。
导热油炉在热油炉中流速不应低于2.5米/秒,以增加导热油炉湍动程度,减少传热边界层中滞流底层厚度和对流传热热阻,提高对流传热系数,达到强化流体传热的目的。
(4)加热系统的清洗
热氧化和热聚合产物首先形成聚合的高碳粘稠物,附着于管壁,这类物质可通过化学清洗去除。
高碳粘稠物进一步形成不完全石墨化沉积物,化学清洗只对尚未碳化的部分有效。
完全形成石墨化焦炭。对这类物质化学清洗已不解决问题,国外多采用机械清洗。
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在形成的高碳粘稠物尚未碳化时,用户可购买化学清洗剂进行清洗。
为了使导热油系统长期有效运行,必须对导热油系统进行不定期的分析检测,及时发现导热油系统的故障、污染物、水分、降解以及其他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
1.粘度
导热油粘度的变化预示着有污染物和氧化降解物。一般来说,低分子量的组分降低粘度,高分子量的组分增加粘度,如果粘度高,油循环系统的启动较困难,传热效率也会降低,相反粘度低,由于低沸点组分易挥发性的影响而引起泵的汽蚀。去除低沸点组分可通过带有惰性气体(如:氮气)保护的膨胀罐来实现。
2.总酸度
总酸度的变化一般是由于系统中存在污染物造成的,高的酸值有可能是系统没有惰性气体保护而生成的过氧化物造成的,如果酸度达到一定程度,系统将被腐蚀,而形成泥渣和沉积物,从而引起传热效率的降低,所以一定要掌握控制导热油酸值的方法。
3.水分
水分一般是由外界进入导热油系统的,新系统或用水清洗过的系统,都可能残留有水,因此在导热油系统**次装填后都要进行加热除水。另外较有可能使系统含水的是一些敞开的部位(如膨胀罐,贮罐等)雨水等的渗入。水分能引起导热油系统的腐蚀、高的系统压力、泵的汽蚀和气缚。
4.不溶性丙酮
如果存在不溶性丙酮,表示系统中含有污染物、腐蚀产物和严重的氧化等。这些非溶性的丙酮会引起系统结垢、堵塞管路、磨损阻塞机械密封和阀门。
5.低沸物和高沸物
低沸物和高沸物可通过气相色谱来检测,表明系统中存在有污染物和氧化物等。这些组分能引起泵的汽蚀、降低循环率和减少传热速率,并较终引起传热表面结垢和形成固体沉积物。